-
当前位置:汝阳县图书馆|汝阳图书馆 »
古籍保护 » “古籍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古籍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日前,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一场题为“版墨遗珍”的馆藏古籍修复体验活动正在进行。锤子、木尺、糨糊、针锥,喷水、补洞、压书、钉皮……修复古籍所需的一具一物,“古籍医生”的一招一式,让现场的中外学生兴趣盎然。
刘晓雪就是在活动现场演示古籍修复程序的一名“古籍医生”,正在攻读该校古籍修复与出版专业硕士学位。为了这次活动,她平生第一次穿上旗袍,端坐在修复专用桌前,小心翼翼地“缝合”一部古籍内页里的裂缝。“这次活动也是我们专业的一堂实践课。”刘晓雪说。
古籍修复高端人才“奇缺”
据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钟英华介绍,该校图书馆拥有古籍1万余种近15万册,其中善本古籍1300种1万余册,还有9 种珍稀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一所高校的古籍数量就如此庞大,放眼全国范围的古籍珍宝,统计数字更加惊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副主任张志清透露:我国现存古籍书约5000万册件,古籍收藏单位2800多家。
一般而言,古籍是指1912年以前的书籍。让张志清倍感忧虑的是,汗牛充栋的古籍由于日久年深,许多都出现了虫蛀、 鼠啃、霉蚀、老化等问题,威胁着古籍的“健康”。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古籍修复高端人才非常紧缺,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实施时,国内古籍修 复师尚不足100人。举个例子,四川大学图书馆共珍藏线装古籍30万册,其中包括珍贵的唐代敦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以及相当数量的宋、元刻本,唐代以 来的各种稿本和抄本,甚至珍藏着两万册西文善本,但负责古籍特藏文献修复的专家仅有3人而已。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张素梅也有相同的困惑:“我们这里号 称集中了省内的古籍修复人才,其实所有修复师加起来也只有5人。”
张志清介绍:“目前情况虽稍有改善,但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也仅有数百人。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的古籍修复专业人 才仍然奇缺!”广东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深有同感:“5000万册中华古籍中70%亟待修复。让几百名古籍修复师承担总数达3000万册古籍的修复工 作,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造成古籍修复人才“奇缺”的原因可以列举多种,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这一专业“太寂寞”。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在古代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年轻的学徒如果没有坐冷板凳的恒心,就难以掌握这门技术。即便是出师以后,古籍修复师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需耐得住持久的寂寞。
樟木镇纸、书锤、毛笔、锥板、镊子,是陪伴魏涛十余年的“老伙计”。作为四川大学古籍特藏文献修复师,他的工作就是俯伏于两米长的工作台前,以每天一至三页的速度日复一日地修复一本本破旧不堪的珍贵古籍,使其重获新生。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古典文献系系主任葛怀东将古籍修复形容为一项“千年工程”,“有时修复一部古籍就要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难免让人觉得寂寞枯燥。”
眼下,各图书馆在编的古籍修复师陆续到了退休年龄,古籍修复人才“断档”的问题日趋严重。
高校教育不能“缺位”
为了尽快摆脱古籍修复人才匮乏的窘境,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目前,国内已陆续建立了12家古籍修复基地,培养高素质的年青一代“古籍医生”已经有了喜人的开端。
除了一批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要为各地图书馆定向培养古籍修复师外,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也开设了相应专业,致力于古籍 保护专门人才的培养。天津师范大学在2014年成为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基地,去年,该校与国家图书馆、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单位合作, 建立了“古籍修复与出版”专业硕士点,首批招收了6名研究生。
钟英华介绍,天津师范大学历来重视中华古籍的研究、整理和保护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开始了古籍编目和保护工 作,建有古籍书库和修复实验室,组建了专门的古籍工作人员队伍。在专业特色上,他们突出古籍的原生性,即以改善藏书环境、原本脱酸、原样修复等方式进行古 籍实物修复和保存,同时致力于以缩微复制、扫描复制为手段的再生性保护。在课程设置上,他们开设了“历史文献与古籍版本学”“古籍保护要籍介绍”“古籍保 护概论”等专业必修课,由国家图书馆、古籍出版社的专家授课。由于古籍修复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研究生的实践课显得尤为重要。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实行 “双导师”制,除了配备校内学术导师,还要配备校外实践导师。“按照课程安排,他们必须在天津古籍保护中心和天津古籍出版社长期实训,学习古籍修复技艺和 古籍出版与再生性保护的知识。校外实践导师则由具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古籍修复传承人担任。”钟英华告诉记者,“这个专业的6名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就受 到了用人单位的密切关注,都已被提前抢光。”
令人欣慰的是,伴随着社会上的“收藏热”,古籍修复这一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葛怀东介绍说,眼下拍卖行拍卖 的古籍日益增多,“有的古籍经过修复,在市场上的价格可能翻几番。收藏古籍的人增多了,修复古籍的需求也自然旺盛起来了”。他断言:“如果人才培养与社会 需求对接的矛盾能够解决,古籍修复行业一定会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纳入国家百项重点项目,让“古籍医生” 们信心倍增。
作为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修复与出版专业首届研究生,刘晓雪和她的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幸运。当他们来到天津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亲眼看到整屋子的古籍 布满灰尘,残破地躺在书架上亟待修复时,这个专业曾经给予他们的困惑迷茫都一扫而光。“这些古籍善本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礼物,修复古籍是我们后来人的 责任与担当。”刘晓雪希望,一年后自己拿到硕士学位时,能够成为一名以继承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合格的“古籍医生”。